博物馆动态

安徽缘酒文化博物馆收藏著名画家刘革法绘画作品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19-11-27    浏览次数:865次


刘革法,湖北天门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水墨画院专业画家,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湖北汉风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缘酒文化博物馆特聘画家。



 从传统中走来  
——刘革法山水画的承与变  
文/贾德江 
  
  刘革法的山水画帷幕,是在平静的氛围中徐徐拉开的。他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甘于寂寞,甘于清贫自守,甘于踏踏实实、亦步亦趋地从传统中走来。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炫耀的学历,只有一种勤奋苦学、顽强拼搏的精神。好在有京城著名山水画家王梦湖、张复兴、程振国对他钟爱有加,给予悉心指教和点拨,使他沿着三位师辈的成功之路拾级而上。他的路很正,就像他的老师一样,紧紧抓住了“传统”的血缘关系和“写生”这一重要环节,努力解决它所面临的一系列山水画难题,由深入浅,由表及里,积薄成厚,积健为雄,逐渐推出了不同于师辈又有别于古人的山水画的新体格、新面目。  
  他的山水画稿本取自于乡间大地,而非前人传承下来的作品,他是体验生活及采风写生的产物。他的山水画多为空间开阔、气象博大的大景山水,重实景描绘,以密林画法为主,雄秀深沉,繁富茂密。开发了山水画精神领域的恢宏之感和天人之思。既在囊括丘壑、大野、山冈的阔远境象中充分表现出对充满生气山景的感动又在神游峻岭、茂树、瀑水的山耸云驰中透露出对天地创生的山河大观的惊叹和敬畏。他的山水画构成,已经从“胸中”走向“地上”;他的山水画源泉,已从偏重经营走向倚重写生积累;他的山水画性格,已从理想式的写意走向现实式的写实;他的山水画表现,已从对山川地貌的概括提炼走向区域地理特征的具体而生动地展开。  
  显然,刘革法作品中的景观偏重于自然景观,但从他的画题可以看出,如《高壑图》《醉秋山》《山居图》《清音图》《流泉图》《旷怡图》等作品又并非是某一地域景观的特指,一律以山峦田野为主题,以林泉、房舍、舟桥为点景,带有北方之雄,但不奇谲,也具南方之秀,但不氤氲。他很少画视野狭窄的小景,画的都是气势磅礴的全景山水,都不乏广袤的大地、层叠的峰峦、起伏的山岗、丰茂多变的植被,也有居住的人家。引人注意的是,他画的山水,既有别于今人的江山新貌和奇峰怪景,也迥异于古人的景观山水和隐居山水,他力图展现的是与人类同在的永恒自然,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栖息的地方,是他为之动心动情的山乡之美。
   如果说,传统山水画的原来形态和发展到今天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写实一类和自由书写一类的话,那么,刘革法选择的是写实型的表现方法。若与自由书写型作品相较,他的画风严谨,构图饱满,尺幅较大,不像自由书写那样,画得逸笔草草,用较多的虚拟手法表达意思、抒发感情。两者都属于写意范畴,并无高下之分,只不过实写更注意客观物象的刻画而已。刘革法欣赏洒脱自由的绘画语言,但他更沉湎于实实在在地描绘,在实写中表现精神。这大概与他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经历有关,也和他的性格有关,使他逐渐培养出扎实、稳健的画风。他似乎意识到,这实实在在地描写对他来说,是出自内心感情的需要,是他务实的精神世界的诉求。
   当他熟练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之后,更准确地说,在他勤奋地学习山水画写诗技巧时,他逐渐为宋元山水画的精神以及他的格调、趣味所吸引。他喜欢宋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格局,也偏爱元人南派山水“以笔墨立骨”的精微,对王翚所主张的“以元人的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清晖画跋》),更是倾心领会,感悟至深。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表现为:既强调丘壑的经营布置,也重视笔墨的内美真趣,更懂得以气韵统筹全局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景观的呈现不讲究丘壑构造,又难以落实意境,不注重笔墨,易失于甜俗。
   若只讲究丘壑的建构,无笔墨的帮衬,易失于刻板而无韵味,若只注重笔墨的情趣而忽视丘壑的经营,易糊涂一团,流于游戏;若不泽以气韵,易显空洞肤浅,失去山水精神与创作意义。气韵在山水画里,往往表现为意境效果,刘革法的山水画因此呈现出唐人所具有的雍容大气的气局和胸罗万象的气势,同时也具有宋人的丘壑经营之美和元人的笔墨运用之美。当然我并不认为他的幅幅作品都达到了这种境地,但这位不尚虚华、求真务实的画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概言之,刘革法在这十多年的契而不舍的努力中,一时他不懈怠地写生,写各地的大山大水,更写自己所熟悉的荆风楚韵;二是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融南北宗山水于一体,使其在审美格调上保持一致。看他的画,就仿佛进入北方山村,游走南方乡野,有雄厚的山峦迎面而来,有古老的丛树拔地而起,还时见简朴的老屋三三两两,在大气流衍中生成变化,在烟云变换中显露生机。他作品中线和墨的韵律、节奏,它们所体现的力和美,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充实,在写实美和虚拟美之间,他找到了平衡,找到了契合点。
   也就是说,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构思画面时,着重于整体气势,而构建他画面的中心因素,不仅是宏大的景观,也是具体的山脊、山坡、林径、树石,从而使具有乡土风情的山情水境被绘声绘色、曲尽其妙地展现出来。他“实写”他眼前的这些平凡的景物,以具有书法意味的用线和墨块勾皴点染,竭力造成这些山景有力度的厚重和壮实。





发表留言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