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动态

黄晔诗歌中迷人的诗人之感与惑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297次

文/木叶

  我记得几年前,曾荣幸地为黄晔先生的另外一本诗集作过序,此后也参加过他的诗歌研讨会,因此我对黄晔诗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理、思、感,都有较深的感受,也曾经作过一些阐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今天来参加手中这本新诗集的研讨会,又有不同的感受。整体的感觉,就是黄晔是一个始终走在路上的诗人(他的一首诗歌题目就是《始终走在路上的人》)、一个自诩为“卖酒翁”的诗人,这些诗歌是他的心灵坦诚。首先体现在诗歌艺术的不断精进和飞跃上,因为我对黄晔诗歌作品有一个时间层次上的阅读感受,所以对于这本诗集,我个人感受是这本诗集质量上比上一本要好。这本诗集收录的作品是从2016年写到今年的2月底,在这个时间跨度里,我又认为2021年以及此后的这个时间段的作品,写得最好,艺术有较大的提升,作品整体水平明显偏上,超过了前期。

  其次,对于这本诗集,我也提炼了三个和李云秘书长不完全相同的关键词。第一,作为写作主体的“我”,第二个是“缘”,第三个是“酒”。整本诗集当中,写作者本人的情感进入是非常明显的,几乎在每首诗里面都体现得非常明显,饱含诗人的情思。

  这种情思,我个人的感受就是充满了诗人之感,诗人之惑。平常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感想和疑惑,而在这本诗集里面,更多的是一种诗人式的感受,诗人式的疑惑,比比皆是。我认为这是难得的气质和诗歌质地。

  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50页的诗歌标题《欲望从山间小道脱颖而出》,还有38页“人生在一口井的深度中攀爬”,30页“为什么人的脑细胞能产生欲望”。95页“我的胸口驻扎着一座山峦”,93页“焦墨了的后山/煮不熟明月”,69页“一个人的肉身/在一个山洞里发酵。”这种感受是很明显的,也是很精湛的,是诗人感受的一种升华。甚至,我认为有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天问”,刚才秘书长很欣喜地提到和看到他的诗歌当中体现出的哲学性的阐发,我给他定义,是一种哲学性的萌芽因子,这在一个诗人的作品中能够出现,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不容易出现的。比较明显的是30页的这首诗“为什么人的脑细胞能产生欲望”。看起来这样的句子很是平淡无奇,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讲究,我在想,黄晔有时候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没有沉下去了。总体来说,这已经是相当的了不起了。

  总之,这本诗集内容丰富,诗性洋溢,整体水准高。是诗人和他的世界迎面撞击几近粉身碎骨时蚌病成珠而同时又无畏无惧的剀切之思,值得珍视。

  但同时也要提出一些缺点,因为我读诗喜欢从一个字到一句,再到一篇,所以在我看来,第一,有的作品抒情的逻辑性过强,诗意脉络过于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对读者提出应有的诗性挑战,而这种挑战恰恰是我所期待的,也就是说,平常说话最好平直,诗意表达可以是一波三折,不要平铺直叙地来。第二,有一部分诗歌诗意过满,写得多了,放在书画艺术是上来说,就是留白少了一点,整体上看这本新诗集瑕不掩瑜,值得祝贺和分享。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一点阅读感受,不一定准确。就说这么多,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谢谢!

木叶,诗人。《安徽作家》执行主编。




发表留言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标题:
内容: